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

[Life] 藝術家對談_王虹凱

今天學校邀請了一位從紐約回來的台灣藝術家,王虹凱,分享他的作品以及他的創作經驗,本來是政治系的他,現在是聲音藝術家,此外也當過策展人。

提到他對聲音著迷的原因,離開台灣到了美國後,發現溝通上並不如想像中輕易,雖然英文能力不差,一開始仍無法聽懂七、八成的對話內容,在無法用語言與人做溝通的時候,四周的聲音都開始有了意義,而語言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聲音了,在此環境下慢慢發展出對聲音的喜好。

在對談內容中,王虹凱介紹了他的作品,有「微聲計畫」、「music while you work」、「要我就接受真正的我吧!」、「聽見,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-台灣社會聲音圖景」。而在創作中,王虹凱在尋找的是自我認同,認同、了解他人痛苦。

在對談中,學弟妹提出了一些對作品或是作者的疑問,而有些問題是讓我驚奇的,驚奇的是這些問題讓我暫時忘了他們是剛從高中畢業的大一新生。

其中一個問題是,「藝術家希望觀者與作品間會產生交流與對話,但在觀者離開作品後的自我思考與想法,藝術家卻無法得知,而對話若沒有產生交流,是否可說失去了意義,那藝術家又要如何去完成所謂的對話呢?

而王虹凱的回答是,「身為藝術家,他所想要扮演的比較像是一個啟發者的角色,將問題丟出給觀者,期盼觀者會因此有所反應,當觀者開始思考他所丟出的問題時,作品的目的就已經達成了。

對談結束後,我去找了王虹凱問一些他在創作上的過程跟想法,對於創作這件事,我一直在思考著,這些創作要做什麼?為了什麼?有什麼意義?也因此如陷入泥沼般的停滯,遲遲無法燃起創作的熱情,而王虹凱對我說,在創作的過程以及之後的反省,其實就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,而作品不會是完美的,如果作品是完美的,那才怪吧!

作品是完美的,那才怪吧!

這讓我思索,也許一直來我都拘泥於要做出好的創作,而忘了學會站起來之前要先跌倒。而現在,是時候要動起來了,期許自己,加油。




王虹凱小簡介
(節錄自http://www.taishinart.org.tw/chinese/3_event/detail.php?ID=388)

台灣雲林人,現旅居紐約。作品分別在盧森堡Casino Luxembourg當代美術館、韓國光州The Second Gwangju Art Vision、韓國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、西班牙馬德里的In-Presentable表演藝術節和La Noche en Blanco藝術節、臺北雙年展、日本橫濱三年展、紐約HOWL! 藝術節、臺北市牯嶺街小劇場等處展覽。另外在古巴哈瓦那、瑞典斯德哥爾摩、匈牙利杜諾瓦羅、加拿大多倫多島等地也都有展出作品。

先後獲得2010年美國Brooklyn Art Council的Community Project Regrant,臺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,2009年的美國Art Matters Foundation的國際作品計劃奬金,中華民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奬金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